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史·列传第七十六》讲到:“自古奸臣欲擅主权,必先蛊其心志。”对这里“主权”的...

《明史·列传第七十六》讲到:“自古奸臣欲擅主权,必先蛊其心志。”对这里“主权”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天立王,以为民也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A 【解析】“自古奸臣欲擅主权,必先蛊其心志”中的主权指君王的权力,在封建社会里,国家为封建君主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统治的国家,国家的主权属于君王,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A正确;BCD对主权的理解强调民意、民本,不符合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国,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末清初思想家陆世仪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这种区分表明

A. 郡县制地方权力小,分封制地方权力大

B. 郡县制是官僚制,分封制的贵族制

C. 郡县制地方服从于中央,分封制地方分权于中央

D. 郡县制人口流动大,分封制疆域守护难

 

查看答案

翦伯赞在《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中说道:孙盛《实录》,取疾权门,王劭直书,见仇贵族;而吴之韦曜、魏之崔浩,且以触犯时讳而丧失生命。所以历代史官,大抵变乱是非,曲笔阿时。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历代史官编撰史书都缺乏足够的原始资料    B. 历代史官编撰的史书都不是信史

C. 中国古代很多史官都不能秉笔直书    D. 古代统治者都不重视修史

 

查看答案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查看答案

中国民间有祭祀灶神的习俗。郑玄注《礼记·记法》有云:(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人们祭灶神时,往往在灶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下对祭灶习俗的文化内涵理解错误的是

A. 灶神也是人,他几乎天天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B. 灶神更是神,他守护一家的平安

C. 灶神是信使,他行走于天地神人之间

D. 灶神是上天的告密者,统治者的传声筒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为此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股股新的力量”如何“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