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载:“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的字)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此记载,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朱熹批评陆的学术方法太简单,陆九渊批评朱熹用先贤支离破碎的语录来教人
B. 陆九渊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
C.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
D. 二人在世界的本源问题上认识截然对立。
蔡仁厚在《宋明理学·南宋篇》中认为:“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这些哲学智慧中不包括
A. 崇尚道德
B. 强调力行
C. 关照人的内心世界
D. 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宋会要辑稿》载:“(宋高宗时)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说明
A. 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土地的大规模开发
B. 生产技术的进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C. 生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地主和农民的收入
D. 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指出:“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这主要是因为
A. 孟子以前中国经济是商品经济
B. 孟子以前中国的商业活动对经济的整体影响微乎其微
C. 商鞅的时代,商业活动已经严重干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 商鞅的时代,小农经济迅速成长
《吕氏春秋》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表明
A. 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 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引起了分配方式的变革
C.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D. 分配方式的变化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