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陆世仪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这种区分表...

明末清初思想家陆世仪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这种区分表明

A. 郡县制地方权力小,分封制地方权力大

B. 郡县制是官僚制,分封制的贵族制

C. 郡县制地方服从于中央,分封制地方分权于中央

D. 郡县制人口流动大,分封制疆域守护难

 

B 【解析】分封制度的弊端在于官员的世袭,属于贵族制,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任免,是官僚制,故B正确;材料中指出郡县制的缺点在于官员的流动速度太大,分封制度的弊端在于官员的世袭,与地方权力大小没有联系,故排除A;材料中指出郡县制的缺点在于官员的流动速度太大,分封制度的弊端在于官员的世袭,没有涉及“郡县制地方服从于中央,分封制地方分权于中央”,故C错误;材料中指出郡县制的缺点在于官员的流动速度太大,分封制度的弊端在于官员的世袭,不是说郡县制人口流动大,分封制疆域守护难,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翦伯赞在《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中说道:孙盛《实录》,取疾权门,王劭直书,见仇贵族;而吴之韦曜、魏之崔浩,且以触犯时讳而丧失生命。所以历代史官,大抵变乱是非,曲笔阿时。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历代史官编撰史书都缺乏足够的原始资料    B. 历代史官编撰的史书都不是信史

C. 中国古代很多史官都不能秉笔直书    D. 古代统治者都不重视修史

 

查看答案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查看答案

中国民间有祭祀灶神的习俗。郑玄注《礼记·记法》有云:(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人们祭灶神时,往往在灶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下对祭灶习俗的文化内涵理解错误的是

A. 灶神也是人,他几乎天天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B. 灶神更是神,他守护一家的平安

C. 灶神是信使,他行走于天地神人之间

D. 灶神是上天的告密者,统治者的传声筒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载集》

材料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材料四: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请回答:

——苏格拉底

(1)上述四则材料表明古典时代中外先哲思考和探究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他们表达了人类精神发展过程中怎样的共同追求?

(2)选择上述材料中的任意一则,对其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查看答案

李约瑟在他的论文集《文明的滴定》第六篇文章中回忆说,在1938年前后,他酝酿写作一部专著,系统讨论中国文化区的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历史,那时他的问题意识就是“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又提出另一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曾经高度发达的中国科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反倒是科学发展并不领先的欧洲取得了突破,发展出了现代科学?这就是李约瑟难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