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载:“(宋高宗时)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说明
A. 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土地的大规模开发
B. 生产技术的进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C. 生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地主和农民的收入
D. 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指出:“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这主要是因为
A. 孟子以前中国经济是商品经济
B. 孟子以前中国的商业活动对经济的整体影响微乎其微
C. 商鞅的时代,商业活动已经严重干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 商鞅的时代,小农经济迅速成长
《吕氏春秋》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表明
A. 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 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引起了分配方式的变革
C.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D. 分配方式的变化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 为普通平民阶层向上流动提供了机会
C. 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 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雍正帝用暴力手段打击腐败,维护政治生态的同时,也袒护功臣后代、八旗子弟,特免勤职官员。乾隆帝则鉴于官场人心不稳,干脆对官员采取宽容政策。嘉庆帝更是把和坤贪污所得收人自己囊中而不是缴纳国库。这说明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
A. 维护君主利益
B. 清除政敌势力
C. 保持官场稳定
D. 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