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文章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下列所述可以作为此结论的依据的是
A. 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多
B. 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矛盾有关
C. 多极化趋势发展削弱了大国霸权主义
D. 发达国家凭借经济优势输出民主价值观
到目前为止,中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认为“9·11”事件确实影响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学者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大国丧失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
B. 反恐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主题
C. 挑战霸权主义的政治势力骤增
D. 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下降
下图为1974~1985年英国国家补贴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的金额示意图,它反映了英国
A. 企业国有化的成效显著
B. 国有化政策侵害国家利益
C. 国有企业效率日益低下
D. 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健全
1958年至195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购置的拖拉机及各种设备的总值达到了320亿卢布,约有100万技术人员转到了集体农庄,使得集体农庄摆脱了机器拖拉机站的控制,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利,能够根据自身的力量来使用各种机器和技术力量。这项改革
A. 打破了斯大林模式
B. 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 确立了与美争霸的优势地位
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
A. 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 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 摆脱冷战的影响
D. 调和美苏之间的敌对关系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将公共土地、水源全面开放供开发,环保署放松或取消主要环境法规,交通部放慢限制汽车尾气和汽车安全新标准的执行。这主要因为当时美国
A.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 促进经济复苏的任务艰巨
C. 新技术出现改善了环境 D. 需要全力与苏联进行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