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2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战时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国货税率,普通用品为5%,...

1942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战时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国货税率,普通用品为5%,非必需品为10%,半奢侈品为15%,奢侈品为25%,这一规定更有利于

A. 生活必需品的生产

B. 战争物资的生产

C. 征集剩余产品抗战

D. 自然经济的解体

 

B 【解析】“国货税率,普通用品为5%,非必需品为10%,半奢侈品为15%,奢侈品为25%”说明国民政府对非必需品和奢侈品征收重税,其目的是引导企业减少生产奢侈品等,增加抗战必需物资的生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材料未涉及征集剩余产品,故C项错误;该规定和自然经济解体无关,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相继制订和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等法规。这表明当时

A. 国民政府和参议会注重廉洁自律    B. 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

C. 国民党要借助反腐实行一党专政    D. 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注重反腐倡廉

 

查看答案

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出毛泽东

A. 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B. 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C. 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D. 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查看答案

王阳明将“乐”看作是“心之本体”,圣人和“常人之所同有”,但是常人却不能做到“真乐”,反而很“忧苦”。这反映其心学思想是

A. “万恶心生,苦乐天定”

B.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C.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

D. “物由心定,事由心生”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延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上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长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

——摘编自央视网新闻述评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某西方学者观点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1947~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辨析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