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 ...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 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 重视民意

D. 认为统一是民心所向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的分析和掌握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孔子的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包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而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虽然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并没有提到教育对国家振兴的作用,故A项排除;在三者的思想观点中,荀子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表明了社会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唯物主义色彩。故B项只符合荀子的观点,B项排除;在孔子观点中的仁者爱人、孟子思想中的仁政、民贵君轻和荀子思想中的礼法并施等思想中都包括着“重视民意”的观点,故选C项;D项只符合孔子的克己复礼的观点。而孟子和荀子的思想都是在战国时期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顺应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A.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 “兼相爱,交相利。”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查看答案

《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 有教无类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存天理,灭人欲

D. 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井田制的崩溃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出现了私人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5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年,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前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本次活动以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为主播现场。祭孔祀典的内容包括公祭、家祭、翎子乐舞表演:六艺乐舞包括迎宾曲信礼、乐、射、御、书、数六部分。

请回答:

(1)孔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有哪些?儒家学说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段话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

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了怎样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3)儒家思想在宋朝、明朝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体系?根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材料四: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