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沉沦到复兴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沉沦到复兴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材料二历史漫画《日本的今昔》(邵恒秋《抗建通俗画刊》)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幅图的寓意并分析“今昔”变化原因。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让中国人能够重新找到其历史优势……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中国追求平等的伙伴关系,这不再是一个弱者不自量力的要求,而是日益成为经济和金融实力支撑的现实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自身具备哪些有利条件?从中你有何启示?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寓意:“过去”反映近代以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占领土,攫取利益。(回答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具体史实也可。“现在”反映了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和取得胜利的决心。原因: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表现: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4)国内:民族独立,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祖国大业逐步推动,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等(任答两点)启示:国家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由古代到近代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寓意:依据材料中的“《抗建通俗画刊》”这一信息可知,这两幅画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去”反映近代以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占领土,攫取利益。(回答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具体史实也可。“现在”反映了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和取得胜利的决心。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表现:材料主要强调了在新时期,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具体表现有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4)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我国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民族复兴提供了许多条件,主要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祖国大业逐步推动,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等,还有之前早已取得的民族独立。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见,国家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语言,远方漂荡,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贼,一视同仁

——古希腊某诗人、政治家

(1)材料一的作者是哪位政治家?他“一一完成”的事对古代雅典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近代以来,作为宪政体制和模式创新……(英国)开启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时代,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

——魏建国《宪政模式转型与近代英国崛起》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是如何实现由“单独的国王”到“议会中的国王”的。

材料三美国宪法修正历程(节选)

 

修正案

生效日期

第十五修正案

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以前曾服劳役而遭受剥夺。

1870年2月3日

第十九修正案

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1920年8月18日

第二十四修正案

禁止因为没有支付人头税而撤销投票权。

1964年1月23日

 

 

——摘编自[美]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从哪些方面废除了对选举权的限制。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其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有何历史进步意义?

材料三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佩弗《远东》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并列举建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查看答案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现状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走向是

A.两极格局               B.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C.社会主义一统天下       D.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1962年,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

A. 宣称要与美苏决裂

B. 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C. 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D. 主张欧洲独立自主

 

查看答案

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这说明国际关系格局稳定与否取决于

A. 美苏势均力敌

B.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C. 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