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 炫耀文治武功    B. 宣扬君权神授

C. 树立专制权威    D. 制造暴政依据

 

C 【解析】本题以“皇帝”的称谓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题干反映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故将两者合二为一作为君主的专用称谓,其主观目的应是树立专制权威,C项正确;A项易误选,从表现上有炫耀文治武功的意思,但不符合题意;B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排除;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光明”“兴益”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查看答案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 封建制度无法长期有效运行

B. 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 圣贤在分封制下很难出现

D. 分封制下统治者素质不能保障

 

查看答案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

A. 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

B. 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

C. 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

D. 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演变发展问题时,将古代中国划分为三个相继的时代,即“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查看答案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沉沦到复兴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材料二历史漫画《日本的今昔》(邵恒秋《抗建通俗画刊》)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幅图的寓意并分析“今昔”变化原因。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让中国人能够重新找到其历史优势……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中国追求平等的伙伴关系,这不再是一个弱者不自量力的要求,而是日益成为经济和金融实力支撑的现实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自身具备哪些有利条件?从中你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