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蜀中人物品题(评论人物、议论时政)盛行。辞官最为品题所重视。...

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蜀中人物品题(评论人物、议论时政)盛行。辞官最为品题所重视。当时似乎有这种规律,每辞官一次,在社会上的名气就升一节,故许多人以辞官为手段,来捞取更大的名气。与品题之风盛行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在社会上的名气就升一节”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该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故C项正确;世袭制与题干中的“名节”无关,故A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朝推行的,且与“名节”无关,故B项错误;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的按考试成绩选官的制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

A. 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

B.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

C. 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

D. 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A. 秦汉三公制    B. 隋唐三省制    C. 宋代三司使制    D. 元代的中书省制

 

查看答案

刘邦率兵在外,屡屡遣使留守后方的丞相萧何。萧何不解其意,部属回答说;“为君计,莫若遗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这反映了当时

A. 丞相职权范围宽    B. 皇权对相权实行监督

C.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D. 皇权对相权严加防范

 

查看答案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 炫耀文治武功    B. 宣扬君权神授

C. 树立专制权威    D. 制造暴政依据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