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

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

 

(1)举措:重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其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变化: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一相制变为多相制。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既避免了权臣专权,又加强了皇权。 (3)理由:秦朝设丞相短期而亡;设丞相容易导致权臣专权。 趋势:丞相权力削弱,君主权力加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专制主义不断加强。从汉武帝加强君权、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制度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材料“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开东阁,廷贤人与谋议……与大臣辩论”等信息归纳措施。 (2)从材料“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中可以分析出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得出的答案。注意设问的角度是“变化”。从材料“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3)从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中可以分析出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丞相权力削弱,君主权力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辛亥革命

A. 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 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查看答案

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 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

B. 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C. 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D. 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查看答案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下列的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 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C. 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 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