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客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流亡他乡的人)在唐代已普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客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流亡他乡的人)在唐代已普遍存在,宋代因“田制坏”而进一步增多。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且时有“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之患。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枢密院。”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

 

(1)背景:宋代不抑土地兼并使客户增多;原有户籍制度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客户缺乏有效管控对社会安定带来影响;宋代工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工商业者队伍的壮大);强干弱枝的军事方针。 (2)特点:依据财产、职业、地域进行户籍划分;户籍种类繁多。 作用:提高了佃农的地位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国家稳定;促进了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1)由材料“田制坏”可知指宋代不抑土地兼并,由材料“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滋扰乡里”、“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和“户籍中还有兵籍”,可见可以从原有土地政策、赋税征收、社会治安和军事等方面归纳。 (2)通过分析宋代户籍政策调整的原因,可以发现宋代户籍根据财产、职业、地域进行户籍划分,而且户籍种类繁多。第二小问,由于“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变为“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可见户籍改革提高了佃农的地位和生产积极性,经济上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有利国家稳定。而材料“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实际上是工商业者的法律地位。但是宋代的户籍改革,从本质是要加强中央集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中对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时段含义

人民统治

与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君主

1864年—1894年

12

323

10

1895年—1900年

149

640

7

1901年—1908年

391

1210

0

1909年—1914年

76

490

3

 

 

根据材料,任意提取两个阶段近代社会民主观念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语言简练,说明理由充分,符合史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指大运河中段)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上海等五口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口岸,从19世纪70年代至世纪末中国对外开放口岸又增加了27个,至1917年前再增加47个,总数达到97个,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上海、广州、宁波等通商口岸城市建造了一些为商贸和交通运输服务的近代工厂,……除矿治业外,中国近代工业大都设在上海、天津、青岛、武汉等沿海、沿江开埠城市。

——赵津、李菁《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

材料三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镇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

——殷江滨、李邭《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府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查看答案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B.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C.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查看答案

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

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

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

 

查看答案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小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A. 代议制民丰    B. 总统制政体    C. 两党制特色    D. 联邦制机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