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有不尽也。”这句...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 “格物致知”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存天理,灭人欲”

 

B 【解析】从“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有不尽也”可以看出材料反映出的是宋明理学思想。由此可以排除A选项和C选项(陆王心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想知晓“理”需要格物致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D选项主要是朱熹在伦理方面的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下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隋唐

D. 宋朝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 韩非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查看答案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 礼制观念淡化

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 崇尚法家思想

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查看答案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尚贤

B. 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