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A. 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B. 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C. 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 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A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限制王族的专横”“作为一种约束”等内容不难判断柏拉图在这里提出了对王权进行分权和制衡的思想,相比较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称得上是“萌芽”,A正确。雅典民主制在柏拉图时期已经发展到了盛极而衰的阶段,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反,“礼仪官由抽签决定”的主张倒是带有“轮番而治”的色彩;元老院是罗马早期社会自身发展的产物,与此无关,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中阐述的政治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他把社会整体视为唯一的目的,强调个人是为整体服务的工具。由此可见,柏拉图著《理想国》

A. 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追求

B.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C. 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D. 试图挽救城邦危机

 

查看答案

王阳明与马丁路德生活在同一时期,但二者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这里的历史作用主要指

A. 促进思想解放    B. 破除既定权威    C. 强化主体意识    D. 推动社会转型

 

查看答案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 否定信仰上帝    B. 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

C. 挑战教会权威    D. 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

 

查看答案

(题文)“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所以他们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证。据此可以推断材料

A.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 打破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 主张因信称义

 

查看答案

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 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 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 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