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里朱熹关于...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里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

A. 强调“人欲”是“天理”产生的根本基础

B. 认为“天理”和“人欲”相互依存、互相包容

C. 具有关注社会现实和百姓生存的民生意识

D. 与统治阶级的“天理”有一定的差别

 

BCD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可知朱熹强调了“人欲”中包含有天理的因素,由此可知“天理”和“人欲”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天理”和“人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故B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C选项说法正确,“人欲”体现出的是一种对百姓需求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民生意识;D选项说法正确,材料中所强调的“天理”主要与生活有关,这与统治阶级所强调的“天理”是有差异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A. 《春秋繁露》

B. 《四书章句集注》

C. 《儒林外史》

D. 《孔子改制考》

 

查看答案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 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 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 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 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查看答案

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理性高于感觉

B关注人的世界

C认识源于感觉

D美德即是知识

 

查看答案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A. 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B. 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C. 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 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

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中阐述的政治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他把社会整体视为唯一的目的,强调个人是为整体服务的工具。由此可见,柏拉图著《理想国》

A. 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追求

B.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C. 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D. 试图挽救城邦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