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尖锐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大体含义是唐代地方官吏自己任免,不想朝廷缴纳赋税,表面上服从中央统治实际上并非中央政府的辖地,所以这则材料反映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历史现象,它揭示了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内容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 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

C. 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

D. 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查看答案

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

A. 重视人才

B. 宗法观念

C. 尊崇自然

D. 皇权独尊

 

查看答案

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扬州刺史对其行使的权力是

A. 行政权

B. 军事权

C. 监察权

D. 经济权

 

查看答案

钱穆曾撰文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他旨在说明

A. 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积极意义

B. 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D. 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

 

查看答案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中央集权意识

B. 孝敬父母

C. 家国同构观念

D. 安土重迁理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