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

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向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A. 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 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 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D. 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48年10月30日”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面临崩溃,通货膨胀严重,故D项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而不是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而是强调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排除B。材料没有特指美国物品在中国畅销,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6年的时候,国民党突然变得强大起来,它不仅办起了军校,还打败陈炯明,基本上统一了两广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国民党凝聚了主要革命力量

B. 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C. 国民党得到了英美国家支持

D. 军阀混战提供了发展契机

 

查看答案

“进入民国之后,中国政体虽已略具西方形式,但一切实质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政治现象反而更见混乱。”政治现象的混乱导致了

A. 袁世凯极力复辟帝制

B. 意识领域的激烈斗争

C. 民主化的进程被打断

D. 国民革命的再度兴起

 

查看答案

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 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B. 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

D. 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查看答案

据记载,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股份企业时,不仅有政府所拨划官款,也有对外的借款,还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吸纳了大量民间资本。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

A. 已建立成熟的现代企业制度

B. 已脱离了清政府的控制

C. 经营资金出现了严重短缺

D. 产权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查看答案

下面是1858年中国、日本分别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内容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

1.基督教传教

只限于签约国国民

受清朝政府的保护

2.内地旅行权

限制在居留地内

全国各地

3.外国军队干涉内政

英国军舰可自由入港

4.外国人干预关税行政

外国人任总税务司职

5.支付赔款

有(在《北京条约》中已有规定)

6.割让领土

九龙(同上)

7.居住地区的外国人管理机构

事实上没有形成

租界工部局

8.鸦片条款

明确禁运

《南京条约》中无记载,《天津条约》的附则中明确表明其合法性

 

 

A. 中国丧失了反抗的能力

B. 中日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

C. 中国的近代化早于日本

D.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