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的一个报告中写道:“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这一决议
A. 利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B. 标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 旨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 反映当时劳动力市场的活跃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不仅就中美侨民问题达成了建设性意见,而且也达成了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协议。这说明此时中国
A. 已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已突破了美国等国的外交孤立
C. 面临的国际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D. 不完全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向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A. 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 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 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D. 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1926年的时候,国民党突然变得强大起来,它不仅办起了军校,还打败陈炯明,基本上统一了两广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国民党凝聚了主要革命力量
B. 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C. 国民党得到了英美国家支持
D. 军阀混战提供了发展契机
“进入民国之后,中国政体虽已略具西方形式,但一切实质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政治现象反而更见混乱。”政治现象的混乱导致了
A. 袁世凯极力复辟帝制
B. 意识领域的激烈斗争
C. 民主化的进程被打断
D. 国民革命的再度兴起
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 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B. 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
D. 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