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德精禅师曰: “为学有三要: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

明代德精禅师曰: “为学有三要: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德清禅师主张

A. 做学问要阅读经典名著    B. 读书要全面,不可偏废

C. 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    D. 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D 【解析】由材料中“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可知德清禅师强调的是做人而不是做学问,即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故D项正确;ABC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末翻车即已发明,十一、二世纪时期才真正普遍推广使用,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经济的开发    B. 小农经济的局限

C. 技术推广缓慢    D. 专制政府职能缺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咸同时期,从湖湘大地崛起了一群由书生变成的悍将,彭玉麟就是其中一员。据岳麓书社出版的《彭玉麟集》上册统计,他实际辞官8次,请开缺9次,请开除差使6次。“军务告竣,除已报销饷项及阵亡恤赏养伤各银外,下余应归私囊银近六十万,悉留协济长江,不敢携分厘以贻害子孙”,并且力辞各缺的廉俸未领丝毫,甚而连巡阅长江所有每年公费银一万两,也未支分厘,以至于家里“时有债务,积久未清,儿颇怅怅”。在参与中法战争之前,“深恶夷人,兼恶夷学”的彭玉麟因领兵与太平军作战对西方船炮的厉害已有较深的认识,建议各局厂广筹经费,细心研究西方技艺,重金聘请洋匠制造枪炮“以大自强之势为急务”。但作为一个将领,他“专以灭贼为志”,赞同购买船炮只是为了用来对付太平军。彭玉麟“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粟”,但其处理还是有共性的地方,即在不违诏命的基础上,尽量避重就轻为涉案大臣开脱以保全其颜面和声名。

——摘编自李志茗《彭玉麟:兵事之外的才识操守》

(1)根据材料,归纳彭玉麟的为官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彭玉麟的品行。

 

查看答案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对双方战报同时刊载。实际上苏联明显向德国倾斜,对德国的胜利一再表示视贺。“现在,如果就欧洲各个巨大列强说来,德国是处在走向于立刻结束战争并达到和平的国家地位中,而那昨天还高喊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却主张继续战争,而反对缔结和约。”法国败降之快,出乎苏联意外,1940年夏秋,认为“苏联必须准备在东西两条战线同时作战”,但在外交或公开场合的表现,却不是一目了然。1940年7月,斯大林说,“看不出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称霸欧洲的危险,更看不出德国可能鲸吞欧洲的危险”,他“不认为德国的军事胜利会威胁苏联及苏德友好关系”。8月1日的莫洛托夫报告,和以前强调苏处境安宁不同,开始呼吁备战,但又强调严格遵守苏德条约。斯大林说:“不要以为。法国溃败后,西方的妥协者会退出舞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准备做出新的让步,只要侵略者调转枪口打苏联就行。”结果,付出了沉重代价。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德外交政策的实质,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最早对江南地区官田税赋进行改革的是周忱。明宣德五年九月,大学士杨荣推荐周忱以户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从解决税粮在征收、贮藏、运输中的一系列问题着手,针对粮长在征收田赋时常私造大斛,大斗进,小斗出,他“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并设《拨运文薄》登记支拨起运数目,《纲运文薄》开列运输途中的应开支项目,以备核查,遏止了税粮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粮长自盗行为的发生。当时,在税粮被征收时,势豪大户只供正额,不交加耗,结果耗米全部由普通百姓交纳。周忱于宣德八年奏行《加耗折征例》:田赋征收的耗米须依据上一年耗米支出的盈亏数额来确定,每年多寡不一,“每正粮一石,收平米一石七斗”。严格地说,“平米法”并不是对当时官田赋税畸重现象进行改革,仅仅是对田赋加耗做适当调整,对加耗的改革实际上是明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前奏。

——摘编自董郁奎《试论明中叶的财政危机与浙江的赋税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周忱田赋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周忱田赋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罗马法

近代西方法治

理论基础

古希腊国家至上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罗马人。罗马法將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尽管中国学界论及罗马法的时候,经常强调其私法精神,给人罗马公法相对私法而言处于次要位置的印象。但事实上,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

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享有最充分的自由和权利,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和国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些权利,国家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权利,受托于权利,衡量国家和政府权力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标准在于国家和政府是否忠实履行了人们的委托,切实维护了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

权力分配

君主的意志是法律来源之一,君主是法外之人,本身不用服从法律

西方近代法治的核心标志是有限权力,是权力制约和权利保护

 

 

——整理自罗洪洋《重新思考古罗马与近现代西方法治的关系》

上面是古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治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