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发现秦国与其它诸侯国实行分封制不同,每占领一地都设立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

有人发现秦国与其它诸侯国实行分封制不同,每占领一地都设立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或者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这反映了秦国

A. 宗族势力的弱小    B. 庶民政治的建设

C. 官僚体制的探索    D. 等级秩序的破除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传统的分封制下,地方长官是世袭的。但材料中的秦国的地方长官是国君直接任命的,这是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一种过渡探索,C正确。A项中的“弱小”不符合史实,排除。秦国不是庶民政治,排除B。D项中的“破除”错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欧洲人18世纪和19世纪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1789年以后中国文化的威望黯然失色……最大的原因是欧洲文明的巨大进展,它现在开始是在远远超过中国的水平上运动着。

——摘编自郭成康等《康乾盛世历史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的欧洲文明取得了哪些巨大进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一个半世纪(从1840年开始)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期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最大中国迷之一的伏尔泰(1694—1778年)在其著作里,部分地把中国视为自己作品灵感的源泉。儒家思想吸引着他,被当作他憎恨的宗教的哲学替代物,就中国国家的绝对权力,他看到了永恒的力量。孟德斯鸠(1689—1755年)则断言“棍棒统治着中国”,他谴责中国是“暴虐国家,其原则是让人民恐惧”。伏尔泰的同事魁奈(1694—1774年)辩称“开明专制主义有利民众而非贵族”,他说儒家思想制约着专制主义。到18世纪60年代,一位英国讽刺作家曾说:“我们的知识来自明智的中国人。”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下)》

材料三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其封面印着“LAJEUNESSE”,是法语“青年”的意思。陈独秀和他的战友们在《新青年》上发表大量赞美法国启蒙思想、讴歌法国大革命的文章。李大钊在1917年10月发表的《暴力与政治》一文中两处引用了中江兆民翻译的卢梭《民约论》。陈独秀的亲密战友高一涵思想中也糅合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民主权”观念。但随着时局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领导人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必然注入新的内容,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淡出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文化大转型”内涵,并分析20世纪20年代之前仁人志士为通过“历史三峡”所做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各类技术在总技术中的比较(%)

朝代

类型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魏晋

南北朝

北宋

南宋

农业

16

26

1

5

4

12

13

1

4

2

7

12

6

2

「大一统」

13

12

59

24

41

12

13

58

32

53

43

28

34

40

手工业

40

43

0

63

47

35

45

27

47

43

39

37

45

46

医药

20

18

0

8

8

41

10

14

16

2

10

3

13

12

其他

11

1

0

0

0

0

19

0

1

0

1

20

2

0

 

备注:「大一统」指管理地域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需要仰仗的发达的通讯技术(交通运输和文化交流、传播工具等)、强大的军事技术、敬授民时的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的技术,乃至体现皇权威严的皇宫建筑技术等等,我们把这些与大一统国家密不可分的技术专门抽取一项,统称为「大一统」技术。

——据金观涛《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说明:可以就表格内某一项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提炼新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

材料二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古希腊智者学派将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三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

——摘编自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出发点,及其所倡导的振兴国家的途径。

 

查看答案

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 圈地运动的进行

B. 蒸汽动力的应用

C. 石油工业的发达

D. 电器的广泛使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