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A. 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C.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A 【解析】据材料“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梁启超对于传统“仁政”思想的批判,故A选项正确;维新变法在1898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错误;儒家思想内容不仅仅限于“仁政”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推翻君主制度的主张,故D选项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关税达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到道光九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

A. 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查看答案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做诱鸟放出去,一边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该观点反映的是英国

A. 新经济时代贸易特点

B. 资本积累的途径

C. 自由贸易观点终结

D. 殖民掠夺的野蛮

 

查看答案

明中叶以后,刺绣品相当流行,北绣系统以实用性为主,南绣系统以画绣为主。画绣继承了宋代刺绣的传统手法并加以创新发展,四色淡雅协调,晕色自然,以绘补绣,绘绣结合,具有绘画的水墨韵味。这种南北差异表明

A. 文人艺术影响领域广

B. 北方重本南方重末

C. 南北经济结构差异大

D. 文化重心南移完成

 

查看答案

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

A. 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B. 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C. 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 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