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费孝通认为,西洋的格局好比是一捆一捆扎得很清楚的柴,人们通常都属于若干人组成的团...

费孝通认为,西洋的格局好比是一捆一捆扎得很清楚的柴,人们通常都属于若干人组成的团体。而我们则好比是将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而产生的一圈圈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这从侧面反映出

A. 西方文化注重个性凸显

B. 中国文化影响范围广大

C. 修齐治平的推及逻辑

D. 民主法治的哲学依据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在通过修身达到道德修养的高超,然后理家、治国、平天下。所有的活动都是以修身为基础的,相当于水面上波纹圈子的中心;理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在修身基础上的推出去的社会影响力这个层层波纹。故材料反映了修齐治平的推及逻辑,C项正确。材料中西洋“人们通常都属于若干人组成的团体”,这是在强调社会性,故A错。材料“一圈圈的波纹”说的是传播形式,而不是范围,故B项排除。D项民主法治的哲学依据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懒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州府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着“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和剃脚匠。如剃头铺,扬州城内约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结合所学,以清代扬州发展为主旨,自拟题目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结合史实、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古代走不出由盛到衰的周期律,原因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公共财政的崩溃,直接导致帝国的灭亡。由此可知

A. 制度性约束使平均地权成为王朝的长期愿景

B. 强调既得利益阶层给国家税收带来巨额损失

C. 王朝后期皇权衰弱难以主动实施改革和调整

D. 土地买卖不受限制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

 

查看答案

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这些现象反映出

A. 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

B. 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 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D. 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评价古罗马法时曾指出:“罗马帝国的管理机制和文化融合能力,还有对于其他文化的接纳和包容能力,都给了帝国以生命力。”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B.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C. 从习惯法到自然法    D. 从自然法到万民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