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相当巨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相当巨大的份额。……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最终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阻塞,信用日衰,至成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康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国;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

 

(1)流入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用对美洲早期殖民扩张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产品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部货物的需求量少;19世纪初的中国处于贸易的顺差地位。 流出原因:对外战争失败,巨额的战争赔款;日益猖獗的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洋务运动(引进技术、设备,加强国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花费大量白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2)举措:发行纸币,进行币制改革。 后果:清政府改革失败,重新回到银本位,未能挽救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命运; 国民政府的改革成效显著,促使中国彻底放弃银本位,实现了经济和金融的全国统一。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的原因主要突出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西方国家利用掠夺的白银而大量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原因还应该包括当时中国仍然自然经济、购买力低、中国处于贸易的顺差地位等因素。流出的原因主要包括大量的战争赔款、西方的经济侵略、西方对中国的经济掠夺等因素。 (2)从材料二的“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以及材料二的“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即可看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就是发行‘纸币’的方法和‘币制’改革”的办法。从材料二来看产生的不同后果主要突出清政府的措施是失败的,是清王朝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民政府的措施却是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例如,币制改革使中国彻底放弃银本位,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当然这些答案基本上在材料上均能直接找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查看答案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与当地的一位政治领袖会谈(图中间穿白衣者),试图奉劝这位政治领袖放弃反英反战的立场。这位政治领袖一方面表达了对中国抗战的祝福,另一方面拒绝了蒋介石的主张。以下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合理的是

①蒋介石这次访印可能是在开罗会议上受丘吉尔所托

②蒋介石访印时,具有中国国家元首和盟军战区统帅的双重身份

③“政治领袖”的反战立场与其理念有密切关系

④“政治领袖”对中国抗战的祝福与其反战立场并不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

A. 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

B. 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

C. 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

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查看答案

如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福建(不含台湾)

459

231.

545

305.

976

511.

广东

323

1270

1959

 

 

A. 南方集市数量多于北方

B. 经济重心实现完全南移

C. 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D.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曹参向学者盖公请教治民之道,盖公日:“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曹参采纳此说,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后来曹参担任丞相,把这一方针推行于全国。采用这种治国方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 平息战争,稳定社会秩序

B. 久经战乱,社会经济凋敝

C. 郡国并行,地方势力强大

D. 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