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要建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其“新型”有何特征?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西塞罗观点的认识。

 

(1)约法省刑,崇尚宽简;礼法并用。 (2)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影响: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3)原因:政治上软弱无力。特征:“三权分立”。 (4)同意西塞罗的观点。从尊重人性、注重证据等方面显现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是维护正义的工具;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自然法观念也在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中得以体现,但是任何法律都具有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只要围绕此观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依据“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材料中的“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紧扣对“欧洲近代化”的影响,主要从法制建设方面回答。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是准确解读史料及知识运用与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新型的共和国”的关键信息,结合材料中“行政首脑软弱无力”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前一问的解答,从美国政体的运行进行分析归纳即可。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首先结合材料中信息归纳出观点,从材料内容看,应该回答同意观点,然后从法学观念分析,如维护正义的工具、自然法观念、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相当巨大的份额。……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最终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阻塞,信用日衰,至成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康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国;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

 

查看答案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查看答案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与当地的一位政治领袖会谈(图中间穿白衣者),试图奉劝这位政治领袖放弃反英反战的立场。这位政治领袖一方面表达了对中国抗战的祝福,另一方面拒绝了蒋介石的主张。以下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合理的是

①蒋介石这次访印可能是在开罗会议上受丘吉尔所托

②蒋介石访印时,具有中国国家元首和盟军战区统帅的双重身份

③“政治领袖”的反战立场与其理念有密切关系

④“政治领袖”对中国抗战的祝福与其反战立场并不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

A. 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

B. 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

C. 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

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查看答案

如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福建(不含台湾)

459

231.

545

305.

976

511.

广东

323

1270

1959

 

 

A. 南方集市数量多于北方

B. 经济重心实现完全南移

C. 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D.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