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李贽...

朱熹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李贽也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朱李二人都

A. 主张“人欲”等同于“天理”

B. 把“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

C. 关注了现实中的社会生活

D. 把“天理”和“人欲”区别对待

 

C 【解析】材料中朱熹强调了“人欲”中包含有天理的因素,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从“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可知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要尊重人性,关注了现实中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材料中朱熹强调了“人欲”中包含有天理的因素,李贽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没有把“人欲”等同于“天理”,也没有把“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区别对待,故ABD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理学既具有超越的理性,又都带有情感的色彩。他们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 “格物致知”

C.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 “存天理,灭人欲”

 

查看答案

西汉儒家董仲舒借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如,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这说明董仲舒

A. 主张约束君权

B. 支持君权神授

C. 迷信崇拜君权

D. 主张“大一统”

 

查看答案

孟子说:当今世道衰微,充满荒谬之说、暴虐之行,“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而作《春秋》。由此可知孔子主张

A. 民贵君轻

B. 克己复礼

C. 为政以德

D. 仁者爱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革新,还带来了整个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工人阶级在幼年时期,通过一些慈善学校、主日学校等学习基本的读写算,同时此类学校还类学校还注重培养勤劳虔诚的习惯。1811年托马斯·查尔斯设立了成人学校,随后读书会、图书馆、阅览室等相继建立。19世纪初兴起了技工讲习所运动,成为现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源泉。在工厂制下为了提高效率,工厂主要求工人们在前4年的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受教育的时间,1846年《工厂法》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

——摘编自奥尔德里奇《简明英国教育史》

材料二:

恩格斯在谈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文化素质时说“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教育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人教育对英用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节俭观变化表

 

时代

节俭观

古代

墨子:“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荀了认为,德性高的“圣贤”可以而且应当奢华,需要反对的是那些地位不高、

德性不够的人超越等级或礼仪的消费,即“僭越”。

贾谊积极主张国家和个人都要多积蓄,反对奢侈浪费。

明嘉靖年间出现了崇奢黜俭,奢能致富的思想。

近代

梁启超说东方国家的衰亡,根源就在于崇俭。

晚清时上海报刊公开讨论“俭与奢”,发表题为《论治世不必偏重节俭》的文章。

民国初年,上海有人发起成立“俭德会”,天津商务总会告诫商人必须“遵节俭,

尚素朴”。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雷锋:“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发展与节俭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论述。(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