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 【解析】(1)根据图表的比例变化,可以发现在公元150l-1840年间中西之间的科技发明数量所占百分比发生转折,得出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的结论。 (2)结合材料,“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即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即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明清时期中国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是因为中国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上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文化上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三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1)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2)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文学作品为例,说明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

(3)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分别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4)结合近代美国(或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和卢梭上述主张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回答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查看答案

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A.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 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 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 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查看答案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查看答案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最应该送给(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量子论的提出 

C.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相对论的提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