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由此可知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①平均地权

②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③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D 【解析】从材料“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中可以看出,孙中山通过政府调节,发展经济,来解决社会福利和社会民生,故②③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土地政策和三大政策,故①④排除。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须知今后的世界,必成劳工的世界

C.打倒孔家店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查看答案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总为每次新的有关发现所证实。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它有局限性。在亚原子结构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这是在评价

A. 生物进化论

B. 经典力学

C. 量子理论

D. 相对论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用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的“理性”含义是

A. 独立的思考与科学的判断    B.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 集体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 教会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查看答案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 

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魏源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独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