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
A. 习惯法的使用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 万民法的实施
D. 《民法大全》的通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由于对雅典民主政治发表言论被控告有罪,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拒不认罪,被错误的判处死刑。许多人劝他逃走,苏格拉底说:“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尊重。”材料最能说明
A. 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导致权力泛滥
B. 法律公正是雅典民族政府的保障
C. 苏格拉底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的局限
D. 苏格拉底的反叛精神和蔑视法律的态度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了以下四篇文章(书籍):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 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B. 农耕文明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C. 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原因是
A. 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B. 中美民间交往的推动
C. 两国领导人的努力
D. 改革开放的实施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 采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针
据保守统计,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172万,受迫害的人数更以千万计。为此,著名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革经历者,从中选出了一百人作为代表并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到:“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是文学艺术的一场浩劫
C. 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
D. 全国掀起了夺权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