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宰相的权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君权”与“相权”关系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怎样的措施界定“相权”的权限?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君权”与“相权”“权限”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

 

(1)在中央设丞相(或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君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 材料一的信息说的是丞相的职能和地位。此问要求学生回答秦朝、西汉、唐朝、北宋四个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从而得出君权与相权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四个时期的史实。然后得出结论: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消弱。 (2) “相之患”、“ 病及于国君”即丞相的祸患危机皇帝,“其故在擅专威福”危及皇帝的原因是丞相独揽大权,作威作福。可见,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力过大,危及皇权,从而废除丞相。再加上元朝的教训,加上明朝宰相胡惟庸弄权,又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皇权强化也势在必然。 (3)通过分析,容易得出趋势:“君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在法国存在了70年,成为“长寿”的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得以“长寿”的根本原因是

A.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激发了法国人的民族党醒

B. 工业资产阶级占据了统治地位

C. 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法国有雄厚的阶级基础

D. 保皇派恐惧恢复帝制会激起法国人民的革命浪潮

 

查看答案

在美国,“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这体现了

A. 议会主权原则、总统制原则

B. 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

C. 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D. 法制原则、联邦制原则

 

查看答案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 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B.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 保护新占领区贵族的权力

 

查看答案

“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

A. 习惯法的使用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 万民法的实施

D. 《民法大全》的通行

 

查看答案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由于对雅典民主政治发表言论被控告有罪,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拒不认罪,被错误的判处死刑。许多人劝他逃走,苏格拉底说:“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尊重。”材料最能说明

A. 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导致权力泛滥

B. 法律公正是雅典民族政府的保障

C. 苏格拉底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的局限

D. 苏格拉底的反叛精神和蔑视法律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