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在材料三中,图三内开始设置内阁是在谁(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1)秦朝。三省六部制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 (3)明成祖(或朱棣)。清朝 (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反映了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图二反映了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2)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罢丞相不设”反映了废除丞相制度;“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反映了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设置殿阁大学士”反映殿阁大学士的设置。 (3)图三反映了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图四反映了清朝雍正年间,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4)从秦汉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隐含着两对基本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 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力制约

D. 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力制约

 

查看答案

一月古时本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查看答案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君主的权力在不断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查看答案

唐朝的“三省”与宋朝的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其设置的共同作用是

A.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 避免了君主专断和决策失误

C. 相权分散,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