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比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比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力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化版社)

材料二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成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亳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都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改革内容有何积极影响?

(4)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2)基本原则: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首相要得到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 政治根源:乔治二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3)主要内容:取消或减少原有选区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影响: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结合政治传统,适合本国国情;要讲究改革策略,采取灵活的斗争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行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方面说明英国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二小问云因,根据材料“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可从尊重传统、崇尚中庸、吸取教训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则,根据材料“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可概括为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根据材料“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可概括为内阁首相要得到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第二小问,关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可从国王否决首相的提议方面思考作答。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即可概括归纳。第二小问,关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 (4)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得出的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民主政治制度的渐进性;民主制度要结合政治传统;适合本国国情;要讲究改革策略,釆取灵活的斗争方式等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整体分析:本题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为切入点,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完善等内容;以及对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认识等,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适应英国的国情,是英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从英国制度演变的过程中可知,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人民必然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

A. 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B. 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C. 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D. 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

 

查看答案

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据此分析

A. 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B. 单一公有制已经建立

C. 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D.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查看答案

1895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以致于盗版书更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

B. 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C. 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

D. 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