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

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 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近代世界的起点。 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 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 观点二:1860年开始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 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为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 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有内在的一致性:两次革命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 【解析】本试题主要考查历史分期问题。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指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历史分期以什么时间为界,那么联想这一时间的重大历史事件,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即可。注意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比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力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化版社)

材料二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成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亳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都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改革内容有何积极影响?

(4)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

A. 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B. 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C. 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D. 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

 

查看答案

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据此分析

A. 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B. 单一公有制已经建立

C. 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D.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查看答案

1895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以致于盗版书更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

B. 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C. 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

D. 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