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 中央集权

B. 君主专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D 【解析】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故选D。君主专制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排除A;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排除B;郡县制是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汉至元朝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中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请回答:

(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3)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4)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从制度的角度说明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载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另两个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加洪宴“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出优秀人才来!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

(2)两种选官制度的用人标准分别是什么?

(3)隋唐以后,中国开始采取什么选官制度?

 

查看答案

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宣政院

C. 行中书省

D. 尚书台

 

查看答案

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

B.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D.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