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乙徒的思想是

A. 宇宙便是吾心

B. 有理而后有气

C.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A 【解析】题干中乙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强调了“心”是宇宙的本源,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故A正确;其余三项均是理学思想,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因此,B、C、D三项都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罢黜百家的结果

B. 宋明理学的影响

C. 科举制度的繁荣

D. 民间书院的兴盛

 

查看答案

孔子收徒讲学,西汉设立太学,都是对古代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下列对两者分析有误的是

A. 办学性质并不相同

B. 教育对象都涉及社会中下层

C. 都推动儒学的传播

D. 教授内容以《论语》等为主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据此,该人应属于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查看答案

《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 礼法并施

B. 施行仁政

C. 君民共治

D. 君贵民轻

 

查看答案

如果说14世纪的意大利和18世纪的法国是“历史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这是立足哪个领域得出的结论?并指出在该领域从“14世纪的意大利”到“18世纪的法国”反封建的方式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