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四大”(1992年)四个报告中的...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四大”(1992年)四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①④

 

C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对答案中所给的选项进行时间上的分析①“市场经济”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是在1982年是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是在1977年十一大上,因为仍处在徘徊时期。④报告中“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是在1987年十三大上正式提出,依据时间排序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这主要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独立探索革命道路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

A.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 “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查看答案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主要价值在于

A. 推翻帝国主义统治

B. 推翻封建清政府

C. 实现民生幸福

D. 实现民族独立

 

查看答案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

B. 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C.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