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来学习西方进程简表 时期 “西学东...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来学习西方进程简表

时期

“西学东渐”简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1895~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1895~1900年较1860~1895年的“观念更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学习西方的进程特点及其原因。

 

(1)1860~1895年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强于西方,只学西方技术即可;1895~1900认为单靠学习西方技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状况,更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2)特点:从排斥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进程。原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有识之士寻求救国道路;世界联系逐步紧密,中外交流日益加强。 【解析】(1)依据表格时间从1860~1895以及1895~1900连个时间段去分析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2)第一小问特点从学习内容以及由浅入深的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经济和阶级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 19 世纪末叶以前 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 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 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朱熹思想影响有哪些认识,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材料二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 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贡献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笨拙》周刊刊载的《饥荒的一家人》(局部)。由画的表现手法和内涵可判断该画属于哪一文学艺术潮流

A. 自由主义

B. 浪漫主义

C. 批判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启蒙思想家康德指出:“在自然领域,一切都是被决定的……但在实践领域,理性是自由的,不为任何外在东西决定的”。他还指出:“人是理性存在者,不受经验的因素所决定的,因此是自由的。”康德强调的是

A. 追求人的思想自由

B. 实现人的人身自由

C. 人生而自由平等

D. 凸显人的情感和个性

 

查看答案

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 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马丁· 路德的新教学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查看答案

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说明(  )

A.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 科学技术是走向理性的唯条件

C. 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