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主...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主要差异,并结合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在1750至1770年之间,英国的出口产品增长了80%。英国拥有商人的航海能力,它能够把货物运送到世界各个地区。英国的企业家和发明家抓住了这个机会。1773年凯伊发明的飞梭,通过相对简单的机械装置提高了织布速度。之后,技术不断更新,最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

——整编自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生产领域的变化及其原因。

 

(1)差异:改革开放前,注重国防建设;改革开放后,注重国计民生。影响: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家建设的现代化);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便利了人际交往;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变化:由手工机器生产发展为蒸汽机(动力机器)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为工厂。原因: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企业家和发明家的支持;企业家致力于新技术发明。(如回答出“英国拥有很强的航海能力”也可给分。)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改革前后科技发展方向从国防和民生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国防现代化、生活水品提高以及国际地位提升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简单的机械装置提高了织布速度。之后,技术不断更新,最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以及所学从生产动力以及生产组织形式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市场、发明家支持以及英国航海能力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来学习西方进程简表

时期

“西学东渐”简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1895~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1895~1900年较1860~1895年的“观念更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学习西方的进程特点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 19 世纪末叶以前 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 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 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朱熹思想影响有哪些认识,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材料二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 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贡献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笨拙》周刊刊载的《饥荒的一家人》(局部)。由画的表现手法和内涵可判断该画属于哪一文学艺术潮流

A. 自由主义

B. 浪漫主义

C. 批判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启蒙思想家康德指出:“在自然领域,一切都是被决定的……但在实践领域,理性是自由的,不为任何外在东西决定的”。他还指出:“人是理性存在者,不受经验的因素所决定的,因此是自由的。”康德强调的是

A. 追求人的思想自由

B. 实现人的人身自由

C. 人生而自由平等

D. 凸显人的情感和个性

 

查看答案

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 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马丁· 路德的新教学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