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徐中约教授指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

徐中约教授指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理解有误的是

A. 强调中国人民奋斗的主动性

B. 认为中国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C. 中国已经摆脱儒家思想束缚

D. 中华民族在应对挑战中逐步觉醒

 

C 【解析】从材料看,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历史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故A、B正确。从中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可知D正确。中国当时一直受到儒家思想束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

A. 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

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 广告已在北宋时期酒店中广泛应用

 

查看答案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 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 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 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 减小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查看答案

史学家白寿彝指出:“周初的封诸侯、建国姓,就是把氏族组织扩大为政治组织,也就是氏族组织变成国家机关,奴隶主贵族通过宗法制度,建立了一套周密的统治网。”这说明

A. 周初中央集权具有血缘关系特点

B. 氏族部落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

C.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D. 周王的分封强化了氏族部落组织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主要差异,并结合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在1750至1770年之间,英国的出口产品增长了80%。英国拥有商人的航海能力,它能够把货物运送到世界各个地区。英国的企业家和发明家抓住了这个机会。1773年凯伊发明的飞梭,通过相对简单的机械装置提高了织布速度。之后,技术不断更新,最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

——整编自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生产领域的变化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来学习西方进程简表

时期

“西学东渐”简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1895~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1895~1900年较1860~1895年的“观念更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学习西方的进程特点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