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明(  )

A. 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 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 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 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自为政,不仅导致战争,还破坏百姓生活,可见国家统一十分必要,故D正确;A中材料没有体现;B中没有论及威胁中央集权信息;C中没有提及分封制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乐记》说:“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则材料对“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礼相异乐相同

B. 体现等级差异

C. 维系社会团结

D. 注重道德教化

 

查看答案

《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

A.周王室日趋衰微             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

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     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查看答案

福建土楼(见下图)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专家们指出,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土楼文化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对福建土楼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楼的文化内涵源于古代的宗法制  

B、土楼的文化内涵源于古代的分封制

C、福建土楼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

D、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查看答案

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立家”。表明分封制

A. 分土分民

B. 维系亲情

C. 家国情怀

D. 贵族专权

 

查看答案

(题文)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