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辛亥革命后广大底层民众对革命的情形并不了解或知之甚少,这说明辛亥革命对对农村影响有限,没有发动广大的民众参与革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题干说明辛亥革命后广大底层民众对革命的情形并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没有反映民众的反日情绪或者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排除A B.1913年辛亥革命已经结束,无从得出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下列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 实行总统制

D. 实行责任内阁制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查看答案

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查看答案

晚清重臣张人骏曾在其家书中写道:“所谓学成而返,好者不过目的影响数百新名词,全无实际,否则革命、排满、自由而已。而不惜以数千年圣贤授受之学,三百年祖宗创垂之典,尽弃所学而学焉,此固开辟至今未有之奇祸也。”这表明他

A. 极力赞成发动革命排满

B. 大力推崇留学为国服务

C. 主张严厉镇压辛亥革命

D. 对新式教育持否定态度

 

查看答案

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其原则是“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也。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声称“事穷则变,安危强弱全系于斯”。该原则表明清政府

A. 意识到政治变革对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性

B. 对近代化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充分认识

C. 已基本赞同维新派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

D. 仍然没有超越“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