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戾,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典》

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神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材料四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与刘成禹对话》,《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隋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明清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

 

(1)曹魏初期,立九品中正制只是因为东汉末年战乱,人口大量流动,原先的乡举里选制度难以进行这一特殊情况的权宜之计。 国家统一,封建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士族衰落,庶族上升)的变化;为了遏制地方割据势力,把选拔官吏的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选拔人才维护封建统治,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 (2)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它把读书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社会稳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用人制度,被西方国家借鉴等。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败坏人才,培养忠于皇帝的奴仆,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创新和进步等。 【解析】(1)依据材料一“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可知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原因。 (2)依据材料“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局限性,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败坏人才,培养忠于皇帝的奴仆,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创新和进步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主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A. 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 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重要作用

C. 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D. 便利了美国向西欧输出大量商品

 

查看答案

19473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是“世界主义”的深刻体现。这里对“世界主义”含义最准确的理解是,美国

A. 要求充当世界宪兵    B. 企图掌控全球生产

C. 主导全球经济发展    D. 冷战战略面向全球

 

查看答案

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A. 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

B. 表达了苏联认为美国援助别有用心

C. 有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

D. 是苏联党内政治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

 

查看答案

(题文)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土地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 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 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 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 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查看答案

1986年蒋经国主导了台湾“政治革新”:“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允许台湾艺术、文化和体育人士参加在大陆举办的国际民间组织活动,允许大陆有学术影响的文化界人士和留学生访台。这表明台湾

A. 已经普遍接受“一国两制”的现实

B. 对自身文化艺术和体育高度自信

C. 开始尝试对两岸关系的有条件开放

D. 企图以文化交往代替政治上对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