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A. 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

B. 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C. 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

D. 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B 【解析】根据“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表明汉代法律把儒家思想融入到法律体系,体现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特点,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排除A;根据“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可知材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对秦律的发展,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君权神授”,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之大成

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随后与湖北汉剧融合,形成京剧。后来涌现了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艺人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

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A.

B.

C.

D.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迅速崩溃,亚洲、非洲出现了大量的民族独立国家。受亚非会议精神的鼓舞,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等国反对美、苏等大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张加强新独立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1961年,南斯拉夫等国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要求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实现持久和平。从此,不结盟运动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此后,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不结盟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反对霸权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反对战争威胁,要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实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独立,摆脱新老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压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摘编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部《不结盟运动主要文件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引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引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政府对美国、日本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条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第一条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人民保留。

——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针对材料一中所提问题,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与之前的措施相比,有何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联邦制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中的进步之处与不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戾,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典》

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神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材料四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与刘成禹对话》,《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隋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明清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