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

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城市规模的扩大

D. 长途运输的便利

 

A 【解析】成都虽然是丝织业中心,但是当地无人从事种桑养蚕,说明当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导致当地丝织业的不景气,故A正确;材料显示手工业发展信息,故B错误;城市规模发展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原因,故C错误;D中长途贩运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据此可知

A. 《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B. 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

C. 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D. 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

 

查看答案

在考古发现的汉代官吏墓葬中,陪葬品除《秦律》等大量律令外,还经常伴有一些用来预言凶吉、卜定疑难的简册,如《日书》等。这反映了当时

A. 沿用了秦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治国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C. 儒学融合了法家、阴阳家思想

D. 社会生活受神秘主义影响

 

查看答案

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 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查看答案

阿尔贝蒂(1404—1472年)写道:“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这位佛罗伦萨的贯族不仅是剧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风琴演奏家、歌唱家,且是建筑师、数学家、考古学家,摔跤和登山运动员。他的言行

A. 表明其成就的影响巨大

B. 第一次认识到人的重要

C. 说明当时的人无所不能

D. 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思潮

 

查看答案

1所示著作以讲故事的形式,描绘了意大利社会生活的画面。它着意刻画的是“人”,而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神”。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该著作

A. 否定了宗教神学    B. 提倡追求物质享受

C. 强调了人的价值    D. 批判了封建君主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