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

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这一做法是为了

A. 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

B. 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 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

D. 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困难

 

A 【解析】清政府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说明白银短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时期,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大量外流,故清政府鼓励商民投资开采银矿,故A正确;商民投资开采银矿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B错误;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商民投资开采银矿与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无关,故C错误;1844年洋务运动尚未开始,没有军事工业的资金困难问题,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 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 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城市规模的扩大

D. 长途运输的便利

 

查看答案

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据此可知

A. 《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B. 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

C. 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D. 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

 

查看答案

在考古发现的汉代官吏墓葬中,陪葬品除《秦律》等大量律令外,还经常伴有一些用来预言凶吉、卜定疑难的简册,如《日书》等。这反映了当时

A. 沿用了秦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治国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C. 儒学融合了法家、阴阳家思想

D. 社会生活受神秘主义影响

 

查看答案

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 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