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B. 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C. 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D.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内生产力分布极不平衡,建国后我国实施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从平衡地区生产力的布局和国防安全出发,决定加快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体现了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故A正确;一五计划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中原因之一是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排除B;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主要是出于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而不是因为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排除C;D与我国基本建设布局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

A. 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 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

C. 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

 

查看答案

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这一做法是为了

A. 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

B. 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 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

D. 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困难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 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 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城市规模的扩大

D. 长途运输的便利

 

查看答案

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据此可知

A. 《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B. 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

C. 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D. 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