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建立后不久,政府对《授时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的《时宪历》很快被颁布实行。

——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

材料二民国建立之初,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行政机关、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中西(新旧)合历。1928年至1934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政府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取消“二十四节气”;要求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等;废止旧历节日,代之以新的纪念节日。此后,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成为商界主流。但在推行新历时,政府遇到了许多阻力,特别是禁过旧历年节的做法,遭到百姓的抵制。1934年后,政府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也渐少提及“废除旧历”。

——摘编自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1)特点:历史悠久;注重实用;长期领先世界;吸收外来成果;政府主导;政治色彩浓厚。 (2)原因: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主导;原有社会习俗力量强大;原有历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近代城市工商业发展;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民国历届政府积极推行新历;西方文化的影响。 影响: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促进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保留了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时间体系和时间观念的多元化。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历史悠久、注重实用、领先世界、吸收外来成果、政治色彩浓厚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二“民国建立之初,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行政机关、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小农经济占主导、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政府推行新历、西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再从中国融入世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思想观念的转变、保留传统文化等方面概括其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这一调整

A. 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B. 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C. 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

D. 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查看答案

1921年夏,苏俄开始取消国家对企业的供应,企业自己到市场去采购资料,其活动严格建立在经济核算、自负盈亏、经济独立的原则之上。亏损和不盈利的企业(主要是前几年与生产军工产品有关的)则关闭或暂时停业。这种做法

A. 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 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

C. 背离了计划经济的轨道

D. 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查看答案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A. 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 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C. 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D. 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查看答案

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 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 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 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

 

查看答案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B. 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C. 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D.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