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后世“(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

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后世“(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什。这表明

A. 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

B. 随着人口南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

D. 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C 【解析】从材料中的对比来看,中国南方在汉代和后世具有不同的经济文化地位,这反映出的是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内容,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北方的内容,无法与之对比;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人口迁移的问题故无法体现;D选项错误,这一论断过于绝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 体现人世精神

B. 主张中央集权

C.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D.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洛伦佐·瓦拉(1407—1457)是15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历史哲学家、语言学家,也是西方文献校勘与辨伪方法的开拓者之一。瓦拉出生于罗马,曾作为书记官服务于那不勒斯国王。1431年在《论快乐》一书中,他公然和罗马教延唱反调,阐发了“惟有自然才能至善”的人性论,热情赞扬享乐主义。1442年在《论修道士的誓言》里,瓦拉进一步否认政教合一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抨击天主教修道院的“发愿”制度,斥责修道士们出家入院之前宣誓的“安贫、守贞和服从”三大誓言违反“自然”生活。他指出,人的行为完全可以在圣神向善的宏观指导下发挥自由意志,达到“至善”。瓦拉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440年写成,1517年开始震惊世界、名垂千古的小册子《君士坦丁伪赠札考证》。它证明了《君士坦丁赠礼》是中世纪天主教会伪造的文件,从而否定了教皇在西欧的世俗统治权。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伦佐·瓦拉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伦佐·瓦拉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地区挺进,揭开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在此前后,蛟洋、赣西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蛟洋农民银行、江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等金融组织。这些金融组织各自发行了货币,货币的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有充足的准备金,纸币可随时兑换银元,币值比较稳定。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7月发行纸币和银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统一流通。纸币上多设计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或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口号。临时中央政府加强货币管理,保障币值基本稳定。1933年9月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极度困难,国家银行大量发行纸币,导致币值贬值。临时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币值,但终因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扭转通货膨胀的局面。1934年10月后,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摘编自罗华素《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公元前

221~220年)

秦汉实行郡县制

秦朝统一文字

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

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秦汉时期丝绸、造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汉朝出现《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罗马帝国(公元前

27~476年)

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主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

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

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

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

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

海外贸易发达

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胡孝文等《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

从上表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建立后不久,政府对《授时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的《时宪历》很快被颁布实行。

——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

材料二民国建立之初,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行政机关、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中西(新旧)合历。1928年至1934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政府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取消“二十四节气”;要求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等;废止旧历节日,代之以新的纪念节日。此后,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成为商界主流。但在推行新历时,政府遇到了许多阻力,特别是禁过旧历年节的做法,遭到百姓的抵制。1934年后,政府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也渐少提及“废除旧历”。

——摘编自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