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

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膏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     )

A. 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    B. 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

C. 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    D. 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是从材料中“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以及“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可以看出蕴含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因此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了孙中山致力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理想化,故A 项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故排除C;D 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66年,京师同文馆打算增设天文算学馆,准备招收30岁以下正途出身人员(翰林、进士、举人、秀才).遭到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结果,“自倭仁倡议以来,京师各省士大夫聚党私议,约法阻挡,甚且以无稽谣言煽惑人心,臣衙门遂无复有报考者”。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博奕

B.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C. 儒家纲常伦理受到挑战

D. 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不切实际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绅商”、“儒商”频见于当时的历史文献。仅商人捐监一项.嘉庆二十一年(1816)至道光十年(1830)就出现了二十余万。上述材料可用于论证

A. 嘉道时期的学术转向

B. 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C.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君主专制

D. 明清时期社会转向的内部动力

 

查看答案

“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

A. 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B.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C.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 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查看答案

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后世“(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什。这表明

A. 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

B. 随着人口南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

D. 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 体现人世精神

B. 主张中央集权

C.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D.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