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
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下列哪项符合题意?
A. 甲午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C. 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D. 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荷兰诗人冯德尔曾经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了世界上所以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17世纪
D. 18世纪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 海外市场的形成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圈地运动的推进
D. 民主制度的确立
马铃薯、番茄是美洲的土特产,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一位航海家有关,他是
A. 麦哲伦
B. 迪亚士
C. 哥伦布
D. 达•伽马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 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 工厂一家连着一家,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 大街上电线杆林立,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 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