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面有关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文件: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

阅读下面有关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文件: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美)准备逐步减少他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双方将加强在刑事调查方面的合作,深化在打击贪污、禁毒和前体化学品控制、打击非法移民活动方面的合作,加强在打击跨国犯罪和犯罪集团以及反洗钱和包括打击制造伪钞、追讨非法资金在内的反恐融资领域的共同努力,并打击走私和贩卖人口。……双方强调各国及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各国应相互尊重对方对于发展模式的选择。……美方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双方认识到,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美在合作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挑战方面有用共同的责任。

——2009年11月《中美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材料一美国所持的态度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有何明显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重大发展之处?

(3)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中美关系的发展又有哪些明显变化?带来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态度:由敌视、遏制新中国,谋求亚太地区霸权,变化为不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并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 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作用重大。 (2)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倒“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 (3)变化:①由单纯强调政治问题、台湾问题向更广泛的方面延伸,淡化了发展道路问题。②向建立更加平等的合作关系发展。③认识到中美在合作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挑战方面有用共同责任。 原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依存性加强,需要政治经济合作。 【解析】(1)由材料“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联系所学,美国由敌视、遏制新中国,谋求亚太地区霸权,变化为不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并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第二小问,可以答为: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作用重大。 (2)由材料“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作答。 (3)第一小问,由材料“双方将加强在刑事调查方面的合作 ……双方强调各国及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美方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美在合作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挑战方面有用共同的责任。”从而归纳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政制度的建设则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摘自《中国近代史》陈旭麓主编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中国宪政发展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从中国近现代宪政的结局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世界,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对外贸易机构)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据记载,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个,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材料二1757年,清政府以“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下令关闭宁波、厦门和松江三港的海关,只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商不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商馆中经营;商、民不得向外商借贷,不准为外商打探商业行情或受雇于外商。

——张九渊《中国经济史概论》

材料三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这一政策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政策长期实行的经济根源及影响。

(3)促成材料三中英国和中国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垄断组织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

A. 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

B. 资本主义工业充分发展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查看答案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